自建房避坑指南热辣出炉

Owner Master

Owner Master
微信公众号:Owner Master NZ, 客服微信号:OwnerMaster

发布时间:2020-08-02

最近,屋主Mark遇到一件特别烦心的事:他买了一块生地,想要分割后盖房。结果在申请资源许可这个环节就难住了:一堆设计公司,报价差异特别大,说有什么大包中包之分。


他一个之前盖过房子的朋友还提醒他说,现在不算什么,后期找施工方更麻烦,不小心就会被坑,要不工期拖延,要不花费超预算,最惨的是盖到一半要换施工方。


Mark遇到的这种情况,也是无数新屋主在自建房过程中最容易踩的“坑”。这一期文章中,我们总结了很多自建房前辈的经验,做了一份避坑指南。拿好建筑流程攻略和避坑指南,自建房将变得So Easy!

shutterstock_451735039.jpg


避坑指南一:大包VS中包?


对于屋主来说,如果买的是一块未经分割、需要申请资源许可的生地,那么面临的第一个避坑点就是:确定设计方属于大包或是中包。大包即所有费用都包括在内,屋主在拿到许可证前不需要再付任何费用;而中包意味着前期只收部分费用,后面还会根据具体的进度按环节付费。


在申请Resource Consent的过程中,由于会涉及很多人,建筑设计师需要不停地与各方开会沟通,如测量师,工程师,景观设计等,这些成本都会由屋主承担。


如果是大包,屋主会比较省心省力省时间,但也有可能总报价偏贵,而且不确定钱具体花在哪里;如果选择了中包,工程过程则是更透明,屋主可以更直接的参与到建房的过程中。但缺点是对与没有经验的屋主,很难判断每笔费用是否合理。


一般来说,在申请Resource Consent这个阶段,因为流程较复杂,设计方会更倾向于中包,因为利润更稳定。对屋主来说,想要省心,对价格又不那么敏感的,可以选大包;中包则更适合于有一定经验、希望能够节省部分费用的屋主。


记住,无论选中包或是大包,一定不要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,所有条款,每个部分的报价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。



避坑指南二:别轻信LIM报告


无论是买房或者买分割好的熟地,一定要看的一份文件是新西兰土地信息备忘录报告(LIM Report)。里面会注明该土地及房产的属性、是否拖欠费用、相关建筑信息等。


但是也不能完全轻信LIM报告。屋主Frank就曾遇到一件烦心事:由于地块原有的政府报告LIM Report没有更新,未能及时发现该地块的某个问题,导致后来多花了一大笔钱。


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为了尽可能的避开购买土地和房产中的隐患,屋主可以双管齐下:在审阅LIM报告的同时,还可以请设计师安排专业的人做土地勘探(地质考察),以确保其与政府的土地报告相一致,避免因为报告未及时更新或不够准确而花一大笔冤枉钱。


QQ20190510-0.jpg

  避坑指南三:选个靠谱的施工方 


第三条指南,也是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避开那些不靠谱的施工方。这正是自建房整个流程中最容易踩坑也最需要投入精力的地方,这方面的前车之鉴简直有如汗牛充栋:


有合约内容不全,施工过程临时加钱的;

有合同中故意设置陷阱,拖延工期的;

有流程混乱且施工技术不过关,频繁返工的;

有只求蒙混过关拿到CCC,几年后才发现房屋质量问题的。


有很多屋主曾依赖于朋友或熟人推荐施工团队。但一则适合熟人的,不一定适合你;二则口碑特别好的施工方,往往手上的活也根本排不过来。


那么怎么办呢?还有什么渠道可以找到靠谱的施工方呢?



Owner Master:

寻找靠谱施工方的绝佳平台


网站云集了众多优质的施工团队,每个团队的页面上都会有背景/团队介绍,施工资质、过往成功案例等信息,供所有潜在屋主客户挑选。而实时评分系统,则会自动把最优秀的团队推送到屋主面前。


在建房的不同阶段,屋主都可以通过Owner Master网站满足自己的独特需求:


建房前:屋主可以在网站上,像逛超市一样挑选自己喜欢的施工团队,或者主动发布需求等施工方与自己主动联系,再慢慢优中选优


房中:屋主可以通过Owner Master管理系统后台,像跟进包裹物流一样在线跟进房屋建设进度。而且无论是想购买建材或是电器,屋主都可以通过网站拿到可与开发商媲美的低价


建房后:房屋建设完成后,如果该物业用途非自住,屋主可以直接在网站上通过中介提前挂出展示和销售,一站式完成从建房到卖房的全流程